“铁娘子”张甜上海静安体育中心守“沪”纪实

发稿时间: 2022-05-17 来源: 华润置地 【 字体:

每天早上起床,张甜睁开双眼,端详这座熟悉的静安体育中心,有点疫情前正常上班的“恍惚感”。一个多月以来,她都驻守在这片播撒青春的体育场馆——她不只是体育中心的运营管理负责人,更是上海静安体育中心集中隔离收治点(下称“静体中心方舱医院”)服务保障团队的主心骨。

双脚磨出水泡,喊话累到嘶哑

占地6.3万平方米的静体中心由原闸北体育场迁建而来,是具有全民健身、赛事演艺和综合配套等功能的综合性体育场馆,由华润置地文体公司负责运营管理,2017年9月开始试运营向公众开放。今年3月30日起,静体中心被临时征用,改造为方舱医院,由华润置地全面负责其服务保障工作,包括张甜在内的140名工作人员,一直吃住在项目,保卫方舱医院平稳运行。

“联络协调、接收物资、巡查清点、舱内布置、设备检修、清洁消杀……处处都需要想得细致,确保安全,不能有半点疏忽。”尽管此前拥有丰富的大型活动筹办保障经验,但这次的任务依然让张甜感受到压力巨大。为了顺利完成保障任务,张甜每天来回跑近3万步,双脚都磨出了水泡;连日大量沟通协调,喊话累到嗓音嘶哑;深夜接到电话,立即起床接收清点物资入库。方舱医院的每个角落,处处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,项目同事都笑称她是“铁娘子”。

既要对患者负责,也要对团队负责

目前,静体中心方舱医院额定收治患者数量近1000人,由100余名保障人员负责后勤服务,要管理好这么多人的吃、住、防疫和生活,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在这样大体量的体育场馆中,仅仅搬运物资就是一项浩大工程。为保证有序供应,方舱医院的所有物资需要先清点、登记、入库,再运往分布在场馆内的各个分舱。从库房到分舱的“最后100米”无法使用大型车辆进行运输,所有物资都靠由手提、肩扛、推车运,张甜只能带领保障团队一趟又一趟,来回搬运。

从4月中下旬起,为了配合静安区新增转运点的整体工作安排,保障团队协助医护团队,在原有场地后勤服务之外,承担起部分舱内保障工作。由于任务较重,工作人员由原来的一天四班倒,延长到三班倒甚至两班倒,期间穿戴着防护服,不能吃东西喝水,也不能上厕所,对于生理和心理都是巨大的挑战。

“没有什么能比‘今天静体工作人员全阴’这句话更能让我开心的了。”虽然自己总是冲在前面的那个,但面对新冠病毒,张甜时时刻刻为大家悬着心,“我既要对患者负责,也要对团队负责。”在现场,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大家一定要严格按照自我防护标准操作,防范交叉感染风险。

办法总比困难多,期待方舱早日完成使命

无师自通学会使用市政管道疏通车的俞海燕;正式开舱后主动到隔离病房等污染区进行设备操作,并运维保障锅炉24小时供应热水的称艺雄;污水管道排水不畅的情况下,无惧不慎就会暴露于病毒环境的风险,主动清捞窨井内沉积物的任兴怀;从小区逆行加入方舱保障团队,到岗后主动带领华润置地工程支援人员熟悉场地的吴刚;还有邹宝剑、冯海、周俊杰、李睿、平晨伟、尚尊超、金大燕……这些名字如数家珍,从张甜口中娓娓道来:“虽然这几年在项目和同事相处时间很长,但这次疫情还真是让我又发现了不少‘宝藏’男孩、‘宝藏’女孩。”

截至5月15日下午14时,静体中心方舱医院累计入舱人数3519人,累计出舱人数2767人。虽然方舱已经运行一个多月,部分工作人员由于基础病症等各种原因退出了保障任务,人手更加紧张,但留下来的人依旧心态积极,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。

“目前最大的困难还是人手紧张。”张甜介绍,近期方舱开始接收的大多是7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,部分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,光是对老人的照顾、看护等工作就是项巨大工程。“任务很重、很难,但我们会坚持,也期待着方舱医院尽早完成使命,市民能重回这里跑步、健身、踢球。”

  • 负责上海静体中心方舱医院服务保障的华润置地团队
  • 工作人员在静体中心园区进行消杀
  • 工作人员正在静体中心园区检修设备
  • 静体中心被征用改造为方舱医院
  • 医护人员为保障团队开展防护知识培训
  • 负责上海静体中心方舱医院服务保障的华润置地团队
  • 工作人员在静体中心园区进行消杀
  • 工作人员正在静体中心园区检修设备
  • 静体中心被征用改造为方舱医院
  • 医护人员为保障团队开展防护知识培训